今年对于养殖行业来说,是“几家欢喜几家愁”。
养猪户熬过了三年寒冬,终于嗅到了一丝“春天的味道”。今年猪肉价格终于回暖了,生猪出栏价格近期也涨至10元一斤左右,算是一波小高峰了。
原以为猪肉价格的“狂飙”,能带动整个肉类价格的全面上涨,但今年其它肉类却没有跟着猪肉价格一起“狂飙”。
尤其是牛肉,不仅仅价格不向上狂飙,反而一直在往下跌跌不休。
今年的牛肉价格算是陷入了“至暗时刻”。
活牛已跌破13元一斤
当前全国牛肉的平均价格是30.25元一斤,同比去年下降了16.4%。这是统计出来的平均价格,而在实际的牛肉市场上,不少牛肉的零售价格都已经跌破了30元一斤,来到了“2”字头。
例如,牛腩肉、牛肩肉、牛腱子肉中不少冷冻货的价格都已是20多元一斤。
当前超市价格实拍
在市场上,好一点的猪肉,比如猪肋排、精品五花肉等价格都已经超过了一些牛肉的价格。
今年这个肉类行情算是小步踏入了“猪比牛贵”的尴尬局面。
而在牛肉的上游,活牛价格跌得更是让养牛户愁上加愁。今年的活牛价格已经大面积跌破13元一斤,创下了近五年来的历史新低。
不管是规模较小的农村养牛户,还是规模庞大的养牛场,都陷入了全面深度亏损。
正在崩溃边缘的养牛户
相比较亏损更难熬的是,牛肉价格的这一波狂跌,不知道何时是个头儿。
很多养牛户和养牛企业都同时处于崩溃的边缘,只能寄希望牛肉价格能尽快止跌。
当前猪肉价格的狂飙,算是给了养牛户一点儿希望,因为通常猪肉价格上涨的比较厉害,牛肉价格同样会跟着一起涨。
只是,今年的牛肉行情不单单是这样简单的。以往牛肉大跌,更多的因素是周期性。说白了,就是养牛的养得过多了,短时间内市场供应量大于当前市场的消费量,牛肉就不好卖了,这个时候活牛价格首当其冲的大跌。
今年也有这个因素,牛肉养殖量远大于市场消费量,所以“产能去化”是必然的。
对于我们来说,“产能去化”是一个文雅且时髦的词,而对于很多养牛户而言,实际上往好了说是少养几头牛,往坏了说就是“破产”、“倒闭”。这跟去年的养猪产业有点类似。
这也是养殖行业周期的残酷性,难以躲避,只能硬扛。只能说商场如战场。
希望在哪里?
但除了“老生常谈”的产能去化这个问题外,也要注意到,当前牛肉消费疲软同样是牛肉价格难以回升的一大原因。
活牛价格不管跌到什么情况,通常鲜牛肉的价格在零售端是相对难下降的,牛肉在众多日常肉类中,始终属于高高在上的肉类。而我国大多数消费者对牛肉的消费没有养成惯性。
像猪肉涨价了,涨得再高,可能一个月也会买几次,贵了就少买点吃,便宜了就多买点吃。
但牛肉不一样,贵了可能不买,价格低了可能也不会有太多的人注意到。过量的产能,疯狂的降价,到头来都没有转化为消费量的增加,这种局面是最无解的。
说个最简单的例子,如果你告诉别人你天天吃牛肉,别人会下意识的认为你“生活富足”,可能会开玩笑的来一句“什么家庭啊?能天天吃牛肉”。但是,如果你告诉别人你天天吃猪肉,大家可能就只会“哦”一声。即便你吃得猪肉比牛肉价格都高,也很可能是这么个情况。
也就是说,在大多数消费者的潜意识的,牛肉是奢侈的,牛肉是昂贵的。奢侈的,昂贵的,就不是大众的,不是大众的,就很难支撑起当前的牛肉生产量。
要么残酷的去产能,要么就得等牛肉价格跌到能打破消费者对牛肉固有认知的时候,新增的牛肉消费多起来,牛肉价格才可能真正的回升。
不然,即便是去产能,也只不过是一个新的周期的开始。
何况,在进口牛肉、进口羊肉、进口猪肉的庞大压力下,国产牛肉想熬过价格涨跌的周期,更是难上加难。
牛肉消费格局的改变可能才是未来牛肉养殖产业唯一的出路。
牛肉价格上涨的希望,可能还是得从牛肉消费的回升开始。